媒体视角

[未来网]首师大校长用“先生”风骨勉励毕业生:教师不是“育分”培养考生
2018-06-24

来源:     点击次数:      字号:【        

  未来网(www.k618.cn中央新闻网站)北京6月23日电(记者 马慧娟)“教师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,以侮辱、歧视、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,造成学生身心伤害或不听劝阻,组织、要求、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……这些年,频频出现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,令人心寒,听了孟校长的讲话,不禁想问,‘先生’的时代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”网友@琼西留言道。

  6月22日,www.winsb111.com举行了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,该校78级校友、校长、博士生导师孟繁华的讲话《从学生到先生》,引起了众多毕业生们的热议与感怀,虽然天各一方,很多人还是通过网络纷纷@母校@校长,表达着对“先生”的敬意、对母校的怀念和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憧憬。

 

  www.winsb111.com校长孟繁华讲话的视频截图。

 

  ”在学校的美好时光,让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。” www.winsb111.com12位毕业生代表在即将离开校园时的肺腑之言,让孟繁华感到高兴和喜悦,他的讲话,由此开始。怀揣着毕业证书,同学们即将由“学生”成为“先生”。“先生”这个称谓有多重含义,男同学走在街上会被称为“先生”;男同学结婚了,夫人会称你为“先生”;因为你的卓越,不管男女性别,也会被尊称为“先生”,比如我们说:宋庆龄先生、杨绛先生;而最常用的一种理解,是老师,“为学为师”的“师”。子曰,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,“师者,人之模范也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先生”。“先生”二字听起来的亲近且大气,可以俯身耕耘,也可以仰望星空。同学们作为www.winsb111.com的毕业生,不管今后你当不当老师,都要有先生的胸怀,先生的风骨。离别在即,我想与同学们谈谈“先生”,与大家共勉。孟繁华讲道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说,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。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,“担当”堪称关键变量。有担当的人,就如鲁迅所说,“你们所多的是生力,遇见深林,可以辟成平地的,遇见旷野,可以栽种树木的,遇见沙漠,可以开掘井泉的”,即使处于痛苦、困厄之中,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。

  在孟繁华看来,“先生”就是“担当”。“先生”承载着家庭和民族沉甸甸的期待,“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,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”。从个体而言,教育使人成为人,我们当中有谁不是教育的产物呢?教育改变命运,“先生”就是那个改变学生命运的人。能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,能帮助学生成长,培育人、教化人、发展人、成就人,善莫大焉。从民族而言,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,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“三尺讲台,三寸舌,三寸笔,三千桃李;十年树木,十载风,十载雨,十万栋梁”,这是“先生”桃李满天下的由衷喜悦,也是中华民族“梦之队”筑梦人的豪情壮志。中华民族的未来,靠的就是千千万万“先生”勇于担当的使命和责任,他希望首师大的毕业生可以谱写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

  www.winsb111.com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图。 图片来源www.winsb111.com

 

  "先生”是“修为”。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这是古人所讲的人生三境界。作为先生,就需要率先垂范,不仅有“学识”,更加要有“修为”。“修为”是理想和境界,“修为”是胸怀和格局,“修为”是品格和操守。如果你立志成为先生,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更高的道德操守标准。今天,坐在你们中间的,有携笔从戎,在2017年西南边境对峙形势最严峻的时刻,驻守在海拔4300米的边境线,保卫祖国安全的退役士兵;也有在陌生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,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却不留姓名的同学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首都师大学子深厚的爱国情怀、高尚的道德情操。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,更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一句话, 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。” 用自己的“修为”诠释理想,以高尚儒雅的人格魅力赢得敬仰,以模范的言行举止树立榜样,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人们的心中,真正成为总书记所说的塑造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“大先生”。

  “先生”是“学识”。一定意义上,“先生”就是知识分子的别称。我们身处变革的新时代,面对新变化、新事物,更需要扎实的“学识”。“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”。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时代,社会需要具备灵活性、适应性、自主性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成为终身学习者,我们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,站在知识发展前沿,刻苦钻研、严谨笃学,不断充实、拓展、提高自己。要像总书记所期许的那样,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,求真理、悟道理、明事理。如果你是作为老师的先生,那就应该用一辈子备一堂课,为了给学生知识的亮光,老师要吸进整个光的海洋。要记住,教师不是“育分”而是“育人”,不是培养“考生”而是培养“学生”。如果你是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先生,就应该像在座的一位同学那样,他在实验室的两年时间里进行了400多次尝试实验,失败300多次坚忍不拔,终获成功。如果你将来从事艺术类工作,就要以崇德尚艺的精神,研发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,争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。

  “先生”是“仁爱”。“仁者爱人”,“先生”必定是“仁者”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,“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,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,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,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,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。”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,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”这些感之于心、发之于口的心语,让一代又一代人怦然心动,这是为人师者的大爱和仁爱,这是他们如梦如歌的人生。有的同学从事教师职业,最重要的就是秉持仁爱之心。我们不是要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,而是要去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,尊重每一个学生,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,从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,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,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。有的同学会从事科研、文学创作、管理、新闻,法律、工程技术、艺术等工作,同样,首先要建立的心理状态就是热爱,惟有如此,你才能把对工作的热爱倾注到你的服务和管理的对象中,这是所有有重大成就者最宝贵的经验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

  孟繁华关于“先生”的解读,让很多毕业生开始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足迹。明清以来,一般称教师为“先生”。直至19世纪末,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(美式教育)引入中国,创办新式学校后,便开始在《学生操行规范》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“老师”。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“先生”改称为“老师”,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  "未去现场、看了直播,由衷感受到校长对学生的拳拳爱心,从学生到先生,这一思想,是校长讲话的主线和灵魂,寄托了校长的希望与期许,也是校长办学治校思想的高度概括。正如校长所讲,‘先生‘两字亲近、大气、可俯身、可仰望。个人认为:从学生到先生,方能抢占人生舞台上的C位。”@李会先说。

  ”我可能是最幸福的毕业生之一。三年前毕业离京,恩师孟校长不顾脊柱病痛,坚持和师弟师妹一起把我送到北京西站,关怀备至,师恩难忘。今年恩师在学校毕业典礼上讲话的主题为《从学生到先生》,言之凿凿,字字珠玑,每一句叮咛都落到了我心坎上,谆谆教诲,心潮澎湃。先生其人,乃云中白鹤,志士仁人;先生之言,是其耕耘教坛数十年真实写照;先生有大爱,吾等大爱先生!”@琼贤感慨。

  (未来网2018年6月23 日)

  原文链接:http://m.edu.k618.cn/ycbd/201806/t20180623_16251727.html